宝博体育,宝博,宝博体育官网,宝博app下载,宝博体育网址,宝博体育官方网站,宝博体育注册,宝博体育靠谱吗,宝博体育登录,宝博体育入口,宝博体育注册,宝博官方网站,宝博APP,宝博注册,宝博网址当千年运河的碧波浸润着沿线古城的肌理,当帆影桨声与青砖黛瓦在时光里相拥,跨越时空的文旅之约,奏响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劲乐章。
立足大运河沿线,突出“融合·创新·共享”主题,以丰富多元生动语言讲述运河的中国故事、江苏故事,8月15日至17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等主办的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运博会”)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运博会推出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运河主题文创展、“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运河美食文化展五大主题展览,共吸引3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12个省市76个城市,共912家单位参展参会,参展单位较上届增加近40%,其中外省展商占比65%。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近16万人次走进运博会现场,较上届增长23%,线亿人次。
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致力传播运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国内外运河城市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载体。本届运博会活动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8月15日运博会开幕仪式上发布的大运河主题宣传片《星河》,以北斗为引、运河为链,娓娓讲述沿线城市在“建城历史、农业水利、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交流交往、生态治理”中的精彩故事,用一帧帧画面串联起大运河“流动史诗”的壮阔篇章,展示沿线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文旅交流合作成果。来自运河沿线城市的文旅推介官,通过幽默的表现形式,以情景演绎、斗诗、地方戏曲联唱等,生动推介运河城市特色文化。
淮剧戏歌《声声慢》婉转悠扬,扬州说唱活力十足,徐州汉乐尽显古韵,“大圣驾到”再现西游经典,搭乘“半岛1号”领略好客山东的滨海风情与运河文化……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沿线个设区市,以及特邀城市上海等共12个省市56个城市的425家企业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方式,向公众展示大运河保护传承成果。北京、河北、安徽、浙江等运河沿线省市以“水脉”为纽带,通过“传统+科技”“文化+旅游”的方式,联动展示最具地方特点与运河特色的文旅资源产品。在本届运博会上,江苏携手省内外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企事业单位,不断巩固和扩大运河“朋友圈”互融互通。
“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30家机构与企业参展,首次实现了全球各大洲覆盖。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境外友人“水韵江苏·运河行”活动,组织来自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7位亚洲旅行商代表考察运河沿线文旅资源,为江苏入境游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长期以来,通过运博会桥梁纽带,国内、国际运河城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开交流互鉴,运博会成为跨越空间限制的运河城市全域联欢盛会。
“首”字当头成为展会突出亮点,一批“首发”“首秀”“首展”“首办”等“首”字导向的重磅活动和创新产品在展会期间推出,彰显了“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效应,众多新兴消费场景的推出,点燃了参观热情。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引进中国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带来的“运河奇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影视级视效和游戏化互动,带领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运河水利工程的巧思、漕船如织的繁华生活、充满谜题的“千桥幻境”,3天展期设备满负荷运转,共接待观众2300多人次。
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以“多产业融合、多场景消费”为主题,设置运河科技、运河旅游、运河农文体旅、运河影视风物四大交易专区。在“科技+文旅”方面,集结8家科技企业展示39台文旅机器人及多个虚拟数字人,江苏云幕智造首发的两款Bot—H型文旅款底盘皮肤人形机器人,凭借栩栩如生的表情设计与逼真细节,成为产业展“吸睛担当”。无锡金匮之翼通用航空首展应急救援eVTOL飞行器,《九万里星途》《法老的宝藏》等沉浸式VR大空间及文旅智能导览眼镜为观众带来众多感官交互盛宴。
在“农业+文旅”方面,精选长三角8个特色县域,首次打造“小而美”县域旅游特展,集中展示特色农文旅融合、乡村民宿、度假村、风物特产等,彰显县域文旅经济活力。在“影视+文旅”方面,围绕“跟着影视剧游运河”主题,邀请上海梦先生影业、新未名数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等影视力量,现场首发《拾美记》等微短剧新作并举办主创见面会。
运河非遗品牌专区汇聚山东琉璃烧制、浙江木活字印刷、南京云锦织造等8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50个传统工艺品牌企业参展,展品品类200余项约6000件。现场设置非遗市集和创意体验区,观众与非遗传承人同台互动。苏州御窑金砖推出“故宫三大殿VR漫游”,展示“天下第一砖”的历史底蕴与精湛技艺。安徽文房四宝传承人现场演示捞纸技艺、描金工艺,引得观众连连称赞。
本届运博会通过创新展陈设计、创意活动策划,将运河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焕新运河潮文化,吸引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一族参观体验。首次设立的运河主题文创展,以“因运而生”为主题,通过“运河毛绒超市”“运河造物集”“运河乡创区”三大展区,集中展示运河沿线景区、文博、动漫等各类品牌文创1500余种。常州“恐龙宝贝”、卡皮巴拉、奶噗噗等萌物组成“毛绒天团”,带来30余场次毛绒拥抱见面会,一经推出就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具身交互机器人“杜杜”首秀引爆全场,上海动物园携“萌宠天团”惊喜空降,掀起“撸毛绒”热潮。南京博物院“小粉炉”、杭州博物馆“釉里红”、甘肃省博物馆“绿马”、大英博物馆“盖亚·安德森猫”等国内外博物馆品牌文创,吸引众多游客驻足选购。据统计,运河主题文创展吸引观众互动打卡达10万人次,销售额达251万元。
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推出“运河小剧场”全球演艺大联欢,机器狗舞蹈、运河主题情景剧、乡村民谣、国民游戏Coser超萌巡游、国潮古风歌舞等轮番上演。历史文物剧《水·人·桥》将苏州标志性文物宝带桥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情感记忆搬上舞台;腾讯《王者荣耀》Coser巡游活力十足。本届运博会“科技+创意”的表达深受年轻人欢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其中近五成以亲子游的方式到现场参观体验。
今年的运博会在暑期举办,按照“展区即景区”“展区即商区”“展区即街区”理念,精心策划“古运流长”“四时游趣”“智探未来”三条特色打卡线路,举办集章兑奖、主题展演、手作体验等系列活动,打造可逛、可购、可玩的沉浸式展会。据统计,运博会期间,共组织各类展演1213场、互动项目1133个,举办推广推介活动286场,现场实际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
本届运博会期间,恰逢“苏超”苏州与泰州的主场比赛日。“运博会”和“苏超”两大品牌实现了双向奔赴、互相嵌入的“第二现场”联动。为邀请广大球迷游客看“苏超”赛事、游运博大展,运河主题文创展特别设立“苏超有礼”专区,观众可以一站式选购“苏超”赛事文创周边。这里还推出集章打卡活动,观众只要集齐13支城市球队的印章,就能收获“苏超”文创礼品。
展会运河非遗品牌专区人潮涌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聚焦“非遗+体育”融合创新的“苏超”展区,以独特创意和多元体验脱颖而出,成为现场观众追捧的“流量担当”。“苏超”展区是为配合“苏超”城市足球联赛特别打造的主题板块,精选苏绣、紫砂、剪纸、香包等30项江苏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0余件产品,以全新形态集中亮相。据统计,现场“苏超”系列文创和非遗共销售107万元。通过文创作品展示销售、趣味互动体验等形式,搭建传统技艺与现代体育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新动能。
同时,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区、运河非遗品牌专区、运河美食文化展区,观众都能邂逅“苏超”产品,收获“苏超”惊喜。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和运河美食文化等展区,还设置了踢球赢奖品、打卡集章、竞猜答题等“苏超”游戏,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场馆外,“水韵江苏·年年有余”舞蹈表演亮相苏州对阵泰州比赛现场,向3万多名球迷观众展示大运河鱼跃欢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受邀参加运博会的新疆克州文旅部门把新疆歌舞带到赛场,助威“苏超”比赛,表达苏疆情谊。结合足球赛事直播,把运博元素、特色文创、地方美食“搬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湖滨广场、会议中心、李公堤等15个足球夜市,“运博会”和“苏超”两大品牌实现双向奔赴。
习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本届运博会坚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践。
江苏充分发挥运博会平台展示交流作用,积极落实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重点举措,联动沿线省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运河品牌、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消费场景,着力推动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探索拓展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江苏路径”,生动演绎讲好运河故事的“江苏表达”。
自2019年起,运博会已成功举办六届,基本形成产业融合、企业集聚、产品荟萃的综合效应,成为大运河沿线最具影响力的博览会之一。针对文旅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第七届运博会精准发力,凸显年轻态、沉浸式、国际范、市场化等鲜明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省份,江苏以运博会为纽带,加强与大运河沿线省市及国际间的文旅交流合作,扩大江苏文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交流,江苏不断创新思路,优化文旅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千年运河,生生不息,运河是古老的,更是青春的。运博会主办方表示,将持续深挖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江苏的美丽中轴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更好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更大力量。(王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