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的一个体育场外,数千球迷正在焦急地刷新手机屏幕。 他们争抢的不是明星演唱会门票,而是一份标价9.9元的特殊套餐,一张草根足球联赛门票加一碗当地特产萝卜干炒饭。 开售仅3分钟,1000份套餐销售一空,常州的萝卜干销量随后翻了一番。
这不是什么商业炒作,而是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日常场景。 类似的故事正在全国多地发生:在湖南,“湘超”联赛揭幕战吸引了4万余名观众;在江苏,一场省级德比涌入6万球迷;在陕西汉阴县村超赛场,农民、商贩和孩童在比赛后把球场变成露天迪厅。
这些被称为“苏超”“湘超”“村超”的民间足球联赛,彻底打破了职业体育的精英壁垒。 516名“苏超”参赛球员中,有65%来自非职业领域:他们是送外卖的小哥、坐办公室的白领、自己做生意的小老板,还有大学里的老师。
南京队球员江涛是一名青训教练,每晚下班后要驱车一小时去训练;苏州队门将张伟的真实身份是小学教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备战。 在湖南“湘超”,长沙队专门为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经营者等社会人士保留了40%的名额;邵阳、永州等地则彻底取消专业门槛,只需身体健康与热爱足球即可报名。
这些联赛的成功首先源于其低门槛和高参与性。 湖南湘超每场比赛门票仅10元,苏超也采用平民票价策略,让普通民众能够轻松参与观赛。
赛事的开放性设计让足球真正回归大众。 长沙队招募的50人名单中,专门为社会人士保留了20个名额;邵阳、永州等地不设任何专业背景限制。 这种设计让足球从买票入场观看的精英娱乐,变为了人人可参与的民生活动。
“散装江苏”的戏言在这些赛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江苏的十三个地市被称为“十三太保”,彼此间“谁也不服谁”的心态投射到足球场上,让每场比赛都充满火药味和“以下克上”的戏剧性。
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VS水蜜桃”德比、徐州与宿迁的“楚汉2.0”对决,甚至引来了安徽网友的调侃:“南哥,输了无所谓,大不了回安徽当省会”。 在湖南,“湘超”则形成了“反长沙联盟”,各地市谐音梗杀气腾腾:“株洲诛杀长沙”“衡阳横扫长沙”“娄底娄死长沙”。
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对抗不仅增强了赛事趣味性,更激活了市民的城市荣誉感。 南通因积分领先被戏称为“南哥”,维达纸巾迅速官宣同时赞助南京与南通赛区,借势进行话题营销。
这些草根赛事展现了惊人的经济带动能力。 “苏超”前六轮比赛就带动旅游、住宿等消费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单场南京主场比赛就能拉动消费12.3亿元。
南京与苏州的“江苏德比”吸引60396人涌入体育场,消费热潮同步席卷到城市角落:异地消费者贡献的餐饮订单在扬州增长83%,夜间消费激增40%;扬州的洗浴服务搜索量暴涨330%,“边足浴边看球”成为新消费场景。
常州赛区推出“9.9元门票 萝卜干炒饭”套餐,让地方特产销量翻番。 盐城推出“观鸟 观赛”套餐,预订量超2万单;扬州在中场休息时变成“非遗展示厅”;无锡赛后直播“云游鼋头渚”。
地方政府巧妙地将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让足球变成“城市营销”的绝佳舞台。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苏超”6个主场城市的异地文旅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94%,南京景区门票订单增长超255%,拉动客流142.5万人次。
在陕西汉阴村超,毗邻赛场的双乳镇千亩荷塘景区单日游客峰值破1.2万人次,“‘荷’力村超”联票实现“日赏荷花、夜观球赛”的联动体验。
这些草根赛事的商业价值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苏超”开赛之初仅有6家赞助商支撑,在两个月内迅速吸引京东、小米、伊利、喜力啤酒等30家品牌入场。
阿里集团在5小时内闪电冠名三支球队,淘宝(常州)、支付宝(徐州)、花呗(无锡)的联动成为现象级营销案例。 赞助金额从早期20万-150万元区间一路跃升至300万元/席,商业价值直逼职业联赛。
老板娘张敬宇的初衷是感谢常州培养家族里的运动小将,而赛事出圈转化成的火爆生意令她感到意外。
尽管球员是业余的,但这些赛事的组织却一点也不业余。 联赛使用的是当地最好的球场,裁判很多以前也是吹职业比赛的,有的联赛甚至还用上了VAR回放技术。
江苏省体育局近3年累计拨款1.2亿用于场地升级,赛事要求每队至少3名本土青训球员。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赛季总经济效益将突破3亿元,平均为每座参赛城市创造超2000万元增收。
“苏超”开赛仅一个月就吸引了超过18万名现场观众,上座率直逼职业联赛。 平均每场有六千多人到现场看“苏超”,网上看直播的加起来超过五千万人次。
这些赛事也为青训提供了展示舞台。 湖南湘超规定每队必须有不少于3名中学生球员上场,年龄跨度从16岁到40岁。 长沙队50人名单中,有20名中学生、10名大学生球员。
“苏超”通过主客场制和低门槛参与,形成了“县域-城市-省级”三级竞赛网络。 潍坊城市联赛带动下属16个县区组建基层队伍,优胜者可冲击省级赛事,这种“城市带县域”模式直接扩大了足球人口基数。
数据显示,“苏超”前10轮吸引149.4万人现场观赛,线亿人次,为职业联赛输送了潜在人才储备。 已有中超俱乐部派球探现场选材,中国足协也在考虑推广“省级联赛”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